校务之窗

当前位置: bat365官网登录入口 >> 校务之窗 >> 工作计划 >> 正文

我院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2-02-08      阅读次数:

2022年,全党全国人民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寄望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东莞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进入了万亿GDP、千万人口的“双万”新起点,市委决定将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以新的追求、新的境界、新的格局进入新征程。与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息息相关的职业教育,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努力把握新机遇,把握职教特点和改革发展新动向,持续努力,推动职教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职教的适应性、认同度和社会发展支撑力。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握职业人才培养特点和区域先进产业优势,注重评价导向,切实高质量推进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全力为打造教育现代化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服务,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二、工作目标与任务

(一)全面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积极做好第一批全市基础教育党建工作示范校的创建工作,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二)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优化讲师团队,建强班主任队伍,积极申报省市级名班主任工作室。

(三)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从严从紧科学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主渠道作用,举办中华经典诵写讲竞赛,举办校园足球比赛,打造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劳动实践体系,力争成为市健康学校和省劳动教育特色学校。

(四)推动专业建设高水平发展。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稳健开展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加快4个省“双精准”示范专业建设,高质量推进 6大专业群1+X证书试点,力争成为省“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五)推动课程资源改革创新。利用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研发师生成长系列监测标准,建设专题精品课程,力争建设省级优秀思政课。

(六)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以专业鲜明、绿色低碳为标准,布局校园环境;以职业化为特点,打造学生社团;以“青春使命”“技能成才强国有我”“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为主题,开展文化教育。

三、具体措施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推动党建工作

1.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推行“党建+”融合工作模式

将按照上级党委要求,理解并执行好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把方向管大局,落实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突出政治建设,以“党建+”融合工作模式,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强化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习总书记提出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工作,把好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特别是在上级党委的指导下,以学校党委作为第一批全市基础教育党建工作示范校创建对象为契机,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和制度体系,进一步推动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推动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引领学校改革发展、内部治理、重大项目建设等各项事业的强劲发展。

2.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提高党组织战斗力

建立“双培养”机制,提升党员发展质量。建立“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育教学管理骨干”的“双培养”机制。积极搭建教师学习、成长及发展平台,营造互帮互助共同成长的良好成长环境,努力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教师,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为学校发展高素质的学校党员队伍,培养一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中坚力量,提升党组织战斗力。

探索对党员教师按项目化、职业化的方向整合。探究我校教师项目化管理的成功案例,分析党员教师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梳理职业素养讲师团队、青春期教育辅导讲师团队、学生干部职业化成长训练营讲师团队、团校导师团队等项目成员的构建机制,剖析项目机制对于党员教师发挥模范先锋作用的积极助力及关键节点,挖掘项目化、职业化对于党员教师资源整合的机制价值,研究项目化推进党建工作的有效流程。

3.强化党建带领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建设

加强党委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落实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团实施纲要,推进学联学生会组织深化改革,提升思想引领实效,增强团学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服务力。努力创建“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发挥广东省中学示范团校的辐射、育人功能,深化“四史”教育,开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做好庆祝建团100周年的有关工作,提升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托“校园活动伙伴式成长监测与引导系统”,体系化梳理和建设校园活动,增强校园活动的育人成效。

加强党对学校工会的领导。充分发挥工会作为党联系教职工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工会在联系教职工、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民主管理和监督方面的职能作用,积极组织教职工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体活动,为教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凝聚力量、温暖人心。

(二)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推动育人工作上台阶

1.继续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着力培养立德树人领路人

正所谓正人者先正己,律人者先律己。在网络化、信息化时代,任何人的行为几乎都呈现在眼前,人与人的影响几乎无空间、时间限制。作为肩负言传身教的教职工必须从思想意识层面提高认识,随时警醒、反思并调整自身言行,做到知行合一,达到教师行业的特别要求,才能起到立德树人、为祖国培养高度认同感的建设者的目标。学校将定期开展师德师风教育,以案例学习、思想反思、制度引领等途径,完善教师投入度监测,发挥引导性评价作用,确保师德师风教育成效。

2.构建学习力评价体系,激发学生成长新动力

在产业飞速发展的时代,职业教育质量应体现在能应对未来就业环境变化的学习力上。为此,学校计划与高校、职教研究所、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等合作,组建项目团队,在研究中职学校办学效能评价这个我校承担的省评价改革项目下,开展“基于学习力的中职学生培养质量监测与评价”研究和探索,构建中职学生学习力评价理论模型,研发《中职学生学习力监测工具与评价标准》,建立适应所有专业、课程、实践、实习的评价维度,试图解决职业院校因专业差异难于构建统一评价体系的困境,全面评价学生成长状态,激发学生成长动力,助推学生持续健康成长。

运用《中职学生学习力监测工具与评价标准》开展2022年度学生学习力的监测与评价,全面、客观、科学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质量,为精准提升学生学习力,促进学生的学习效能快速提升提供决策依据。

3.用好学生伙伴成长新平台,提升学生活动力

能力来自于实践。第二课堂活动是学校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平台。为激发学生活动兴趣,提升学生活动能力,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研发了学生伙伴式成长平台,让学生第二课程活动显现化、公司化、开放化,解决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过于单一缺乏职业化、过于依赖教师缺乏主动性、缺乏信息化展现平台导致的封闭性、缺乏开放性未能充分覆盖全体学生等诸多问题,创新学生活动组织方式,创新学生活动展现方式,创新学生活动评价方式,全面提升学生活动力。

4.构建科普创新中心,提升学生创新力

科普是理解科技形成理性思维、拓展现代科技视野、奠定技术基础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专业意识和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学校与深圳大技大教育创新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科普创新中心,培养师生的专业应用和科技发展的感知力与创新能力。将在完善场地建设的基础上,开展科普创新项目建设,以科普小发明项目为导向,整合各专业资源,融入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实现融合培养、应用培养、创新培养。

5.发挥劳动创新中心作用,提升学生实践力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是当前学校教育的培养导向,其中劳动教育则既是“五育”的实现路径,也是呈现方式,在当前唯分数论导致不少学生圈养于书本、与社会脱节的现实状况下,尤显重要。职业学校的劳动教育要结合职业要求和专业特长来开展。学校将继续完善劳动创新中心建设、组织架构的基础上,构建面向所有班级管理的农业劳动基地和面向专业的劳动公司,打造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劳动实践体系,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6.积极探索中职生劳动教育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依据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联合国内教育测量与评价专家共同开展“中职学生劳动素养监测与评价”研究,探索与构建中职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标准和理论模型,开发《中职学生劳动素养监测与评价工具》,为完善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做出应有贡献。

运用所开发的《中职学生劳动素养监测与评价工具》开展学生劳动素养监测与评估,全面、客观、科学地掌握学生的劳动素养表现水平,为精准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7.发挥班主任成长中心作用,逐步构建班主任成长体系

班主任是立德树人的关键人物关键岗位,重视班主任培养,是达至立德树人目标的“捷径”。学校班主任成长中心要逐步规划班主任培养培训体系,从名班主任的榜样树立到面向所有班主任的普遍性培养,均要明晰路径和方式,坚定而持续地开展培养培训,特别是心理教育、团队建设、引导模式等,以专项培训和交流学习相结合,逐步形成班主任成长体系,为高质量教育奠定基础。

8.坚持开展职业素养教育,坚定引导师生职业化成长

所有的教育均旨在提升人的综合素质,提升人在社会的融合能力,提升人的职业能力。而这些要求,不仅在于专业能力,更为核心的是职业素养,职业素养研究与传播中心要持续研究社会环境变化导致的素养培养需求,开发新的课程与教育教学模式,开发评价引导机制,不断完善素养课程体系;要持续开展师资培养,特别要创造机会与企事业单位互动,在提升自身培训能力、提升对外服务力的同时,及时了解社会需求,为更新、完善课程体系奠定基础。

(三)以产教融合为路径,推动专业建设高水平发展

1.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抓手,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依托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技术应用、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等专业优势,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原则,重点打造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群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群,完善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中高职贯通培养的一体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切实促进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实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成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面向区域打造高水平专业群的样板。同时引领学校其它专业群改革发展,全面提升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2.以产业学院建设为抓手,提升产教融合度

学校将在进一步完善“教育研究院-产业研究院-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生产型企业-研发型企业-高等院校”组成的产教融合资源链的基础上,本学期将结合项目资金使用和新建校舍进度,陆续完成华为鲲鹏产业学院、网易大数据产业学院、广汽传祺产业学院、汽车智能网联产业学院、深信服网络安全产业学院、医疗器械产业学院等建设,提升产教融合度,培育高水平校企合作基地和产教融合型企业,推动校企合作专业发展上新台阶。

3.以课程建设为重点,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

与腾讯合作,建立“新工科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开展VR课程建设,逐步建立覆盖五个工科类专业科的VR课程体系,解决工科实训设备和耗材投入不足问题,提升培养成效。同时,构建腾讯中职阶段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和仿真课程建设双标杆。

依托高水平建设任务,建设精品课程;依托产业学院新平台,建设新技术活页课程;依托北京职教研究所与国际化合作需求,构建素养与技术融合课程。依托职业素养研究与传播中心、北京澜海源创咨询公司等,开发职业素养课程与相关管理平台,提升素养教育成效。

注重教学创新,依托教研室和素养中心,开展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要在每个专业科建立教学创新团队,建立指导和帮扶体系,树立创新榜样,引导课程教学上新台阶。

4.构建教师职业基本能力评价标准,完善教师评价体系

依据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所提出的探索教师评价要求,联合国内相关教育评价专家教授共同开展“中职教师职业基本能力的监测与评价”研究,构建中职教师职业基本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开发《中职教师职业基本能力监测工具》。

运用《中职教师职业基本能力监测工具》开展bat365官网登录入口教师职业基本能力监测与评估,全面、科学、客观地掌握教师职业基本能力,并精准地开展教师职业基本能力提升工程。

(四)继续注重健康教育,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准则

生命至上准则应该包含多个层面导向:一是对自身的爱护至健康成长;二是对他人的关照甚至呵护,树立人人平等准则,学会与人共处;三是对环境的保护,以友好、节约的准则与环境共处。要求教职工以身作则,特别是班主任,要加强观察,掌握班级学生动态,常态化引导学生树立健康至上生命至上的生存准则,遵守疫情防控规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心理疏导,加强运动,准时作息,形成健康积极的行为习惯;爱护同学,拒绝欺凌,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形成正确的健康观、人际观和价值观。要开展班级晨会,每天利用早读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我组织晨会,让学生充分表达,相互学习,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的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和全方位学习的意识,真正实现有意义的生命成长。

(五)继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育人成效

学校扩建、劳动教育、产教融合、健康引导等等,都应成为提升校园文化的契机。一是本学期要继续协助好扩建工程承建方,确保工程顺利完工,为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奠定基础;二是做好新建校舍的使用规划,务求立足长远,务求符合校企合作职教需求;三是本学期要发动师生开展校园文化规划研讨,结合专业教育特点和教育导向,完善校园文化规划,以逐步实施的思路,提升校园文化层次,提升育人成效。

(六)继续做好校园信息化提升工程

信息化不仅是当前几乎所有产业升级的必要方向,也一直是教育改革的一个制高点。教育本身与就业场景双方面的信息化改革都需要职业学校紧跟信息化发展步伐,在校园信息化环境整体提升、课程信息化改革、管理信息化优化、信息化软件应用特长培育引导等等,都需要提升完善,需要持续投入。本学期要进一步完善校园信息化规划,注重基础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引导,注重应用培训,提升信息化水平。

(七)继续做好对外帮扶支教工作

当前我们对新疆图木舒克职业技术学校、贵州铜仁松桃职业学校、韶关市职业学校等对接,开展帮扶和支教工作。我们要按照市教育局规划,就办学理念、学校管理、专业建设、师资培养、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训实习,就业推荐、竞赛辅导等,多方面开展帮扶工作,并认真总结、思考,致力建立一套可移植帮扶体系,为国家开展帮扶协作推动职教发展提供实践路径。特别是4月份两省主要领导到铜仁松桃职校考察帮扶情况,要协助做好总结和呈现工作。

四、其他工作

本计划仅涉及新的思路和要求,计划中未涉及的诸如教育教学常规、工会以及部门工作等将按各部门计划或既往要求实施。

bat365官网登录入口

2022年2月8日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