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务之窗

当前位置: bat365官网登录入口 >> 校务之窗 >> 工作计划 >> 正文

我院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1-09-01      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阅读次数:

在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100周年、“十四五”规划开局之际,在新冠疫情肆虐导致全球经济下行、世界竞争态势变幻莫测的背景下,国家的教育导向也在急剧变化。专项整治有偿补课、“双减”政策出台、课程标准建立等等,对素质教育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党中央要建立真正适应新时代挑战的教育格局决心前所未有,要真正培养国民自信、自立、自强的决心前所未有。在中华民族崛起的关键时刻,我们要始终与中央决策保持一致,要切实履行上级前瞻性规划和要求,做好中等职业教育应该做的基础培养,为培养能适应新时代环境要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把握职业人才培养特点和区域先进产业优势,切实高质量推进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全力为打造教育现代化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服务,以优异成绩迎接新挑战。

二、工作目标与任务

(一)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质量

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加强学校党支部建设,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提高“三会一课”质量,持续加强作风建设,积极培育奋进文化。发挥党员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党建带团建,提升师生政治素养。

(二)着力推动立德树人工作

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厚植师德涵养, 强化政治意识和品质修养,打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立德树人奠定引领基础。落实教师信息化水平提升工程,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为立德树人奠定技术基础。开展劳动、体艺、健康专项活动,推动立德树人课程优化与项目建设,为立德树人奠定实践基础。

(三)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职业素养与专业技术、产业文化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深化“三教”改革。加强产教融合研究,深化校企合作,丰富合作路径,汇聚力量开展产教融合综合创新实践,推动教学体系改革与时俱进。

(四)有序推进“提质扩容”工程建设

扎实有序推进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工作,围绕建设方案将工作做细做实,高质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强协调、保安全,完成学校扩建工程并做好使用准备。完成学校校史室、图书馆等场地的建设。

(五)着力加强学校的服务能力

继续做好对广东省韶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帮扶,同时开启对贵州省铜仁市对接兄弟学校的教育帮扶及其教育合作。加强职业素养、家庭文化教育等对外传播。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党建工作,提升师生政治素养

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对我们的科技战、贸易战、金融战以及新冠疫情“甩锅”行为、限制我们理工类留学生等等,我们已经非常清楚西方发达国家“民主自由”的本质,已经非常清楚西方发达国家阻滞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事实。而这些事实应该成为我们提升国民对党和国家认同度的机遇。特别是在意识形态领域,美国明确将意识形态与经济、技术、军事、外交一同列入国家竞争的五个核心权力领域,一直以来也从这五个途径打压打击“不听话的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颜色革命,实为更为有效的精神战争,可见,我们统一政治意识、建立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是多么重要。

1.重视党团建设,树立更多的引领示范。党团建设一直是学校的工作重点,要发挥师生创新力,优化整合建设路径,以活动项目为引领,引导师生参与,在参与中内化认同。同时在每个改革项目、专项活动中寻找典型,树立示范,提升建设成效。

2.重视思政课程,构建更为有效的课程体系。以精品课程建设思路,逐步建设典型思政课程,提升精品课程覆盖面,提升思政课程教学成效。创新思路,建立基于思政课程的实践体系,从实践中提升师生思想内化品质。

3.重视课程思政,拓展更为宽广的思政思维。要建立课程教学考核机制,引导教师广泛开展课程教学思政渗透,拓展学生课程学习视野,提升思辨力。

(二)把握素质教育,理清立德树人行动导向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除了政治意识培养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成效外,还包括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我们要整合德育的九项任务,结合中职学校特点,按照知行合一的行动导向理念,以实践活动导向方式提升德育成效。

1.在活动实践中培养成长动力。初中期间学科的学习经历让许多中职生缺乏成长动力,我们要设计更多符合年龄特点、兴趣和专业导向相结合的活动,为中职生提供独特的学习模式,充分体现教育主体,培养学习兴趣和成长动力,提升育人成效。学生处、团委要联合各专业科,成立学生活动设计小组,结合校园活动伙伴式成长监测与引导系统,提升活动覆盖面和引领效应,打造素质教育实践平台。

2.在自我管理中提升自我监控力。学习的自我监控力,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就是学生在自觉与非自觉状态下,对学习任务的过程投入度和学习效度的体现。培养有持续学习能力即具有良好的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学生,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现代职业环境,才是教育的目标所在。在管理和引导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生参与管理,在自我管理中认同和内化管理要求,提升管理成效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自我监控力。本学期我们要设计一套学生宿舍自我管理模式,改变宿舍环境的同时,探索提升学生的自我监控力新路径。

3.在专项教育中拓展成长途径。通过开展专项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达至立德树人成效。

(1)职业素养。多年来,职业素养传播中心坚持课程与教学改革,从课程到活动再到家庭文化教育,不断拓展深化培养内涵,深受师生欢迎。新学期要进一步提升教学活力,引导学生在理解、体验、应用中提升素养;要进一步发挥师资培养能力,帮扶年轻教师做好“三教”改革示范与培训工作。

(2)劳动教育。上学期,学校应对教育导向要求,成立了劳动创新中心,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初步构建了通用劳动和专项劳动相结合的体系基础,包括学生劳动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本学期要充分利用即将启用的劳动创业孵化基地平台,进一步开放思维,创新劳动项目设计,展示劳动成果,引领师生将专业学习、校园生活、创新创业融合一体,依托劳动项目开展融合培养,提升学生的成长动力和综合素质。

(3)环保教育。习总书记说,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绿色环保教育承担着引导新生代工作、生活理念转变、习惯养成的重任,我们要从学科教育、专业学习、生活等多层次进行教育引导,让生态文明意识深入人心,让绿色发展理念落到实处。

(4)继续开展好学生党团教育活动。结合重要纪念日、专项拓展体验活动、业余党校、青马工程、入团培训、学生干部培训等活动,做好爱党爱国教育,树立榜样,引领内化思想政治教育。

4.加强师德师风引导教育,为立德树人做好示范。当前对师德师风要求很高,这既是国家提升教育品质的要求,也是网络环境下信息公开反向推动的结果。我们要清醒认识当前要求,常态性提醒、引导教师遵守《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通过教师投入度的监测与引导,推动教师在坚守底线的基础上,做一个有理想、肯付出、少计较、内心充实健康的新时代教师。

(三)重视健康教育,提升师生身心健康导向

健康是底线,特别是疫情期间,更让我们体验到生命的价值与可贵,同时也能感受到党和国家对生命至上的不计代价的坚守。新的时期新的开始,我们要以新的理念新的视觉和新的行动,诠释对生命的守护。

1.继续做好防疫工作。防疫是当前最重要的体系性安全工作。要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实际,尽最大能力做好新冠疫情防范工作。同时,引导师生掌握防疫抗疫方法,养成健康新习惯,提高防范新能力。

2.注重规律作息。国家相关部委不断发文要保证学生的休息睡眠时间。对在校生而言,最大的影响因素在于智能终端即手机,我们要通过与学生共商共管方式,完善手机管理机制,减少负面影响,确保学生规律作息。

3.注重心理健康。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里,我们每个人面临的压力愈来愈大,“心理”负担似乎愈来愈重。要设法多管齐下,以心理课程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提升对事理的认识和接纳度;以体艺活动、劳动教育、技术技能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转移视线,多渠道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努力营造更为活泼而富有新意的校园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4.注重饮食健康。学校的饭堂可以说深受学生认同,但仍缺乏健康导向。本学期要聘请营养师加以指导,协助引导饭堂构建健康食谱,引导学生从口味体验上升至口味与健康融合的新层次。

5.加强运动引导。锻炼健康体魄离不开持续的体育运动。要建立各种各样运行小团队,提升学生的运动兴趣;采用自主与规划项目相结合方式,引导学生保证每天1小时活动锻炼时间。

(四)把握职教特点,提升产教融合育人成效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主阵地,要把握职教特点,引领性、实效性开展好教学工作。

1.整合产教融合资源链资源,提升人才培养成效。多年努力下,基本构建了包含教育研究院、产业研究院、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研发型企业、生产型企业、服务集成商在内的产教融合资源链,本学期要发挥教研室、素养中心、班主任成长中心的作用,加强研发力量,开展产教融合机制、监测与引导机制、课程教法等研发,优化融合途径,多渠道开展融合培养,提升人才培养成效。

2.建立产业学院,提升产教融合综合成效。产业学院在本科、高职院校已实施多年,是产教融合理念下多主体共建、共育的产学研创一体化的平台,是校企合作的深度体现。本学期要开展与华为共建的鲲鹏产业学院、与中汽学共建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与网易共建的大数据产业学院等规划建设,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同时提升学校影响力。

3.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能力。师资是学校办学的核心力量。本学期要利用承接高职学生教育契机,建立与人力资源企业共享师资、课程的桥梁,通过诸如讲座、微课程、微项目的开展,拓展融合内训和外聘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新渠道,构建产教融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新机制,优化队伍建设,拓展师生职业视野和专业能力,提升教育教学活力,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4.务实推进高水平建设项目建设,确保建设成效。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是广东省对全省中职教育开展的提质培优计划,将与教育部优质学校建设联动在一起,是一项整体性竞争项目,其过程将有效推动学校发展,其结果将影响着学校的未来。因此,务必将建设项目细化,责任到人,定期自检,定期总结,定期整理资料,实实在在地推动项目高标准建设。同时,也要尽最大努力做好已申报审批的教育部规划项目任务,体现责任和能力。

(五)把握高职要求,做好高职学生教育工作

从本学期开始,与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的“3+2”学生将开启在本校的高职阶段教育历程。尽管高职学生在本校学习只有三届学生,但我们仍然要努力把握职业人才培养特点和高职教育要求,尽最大努力做好培养工作。

1.与东职院做好对接工作。建立专项工作小组,加强与东职院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思政工作等方面的对接,按照东职院的要求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2.做好师资保障,开足要求课程。通过学校内部选拔和校外兼职聘请以及合作企业师傅等组建优秀教师团队,为做好培养工作奠定师资基础。

3.开展深度产教融合培养。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要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开展融合培养,一是依据驻校企业平台,组建科教融合项目小组,师生企一起开展项目式、研发式、场景式培养;二是充分利用松山湖高端产业资源,与北大光电研究院、机器人研究院等研发试制类企业合作,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开展项目跟岗式培养;三是建立常态化讲座机制,联系一批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或技术骨干,为高职学生提供高端讲座,拓展学生职业视野。

(六)继续做好几项专项工作

1.继续做好职业素养培养工作。职业素养课程的开发与师资培养是一项需要持续坚守的职教专题,职业素养研究与传播中心要结合高水平学校建设项目要求,继续推进该项工作。持续发挥影响力,做好对外服务工作。

2.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我们学校的家庭教育工作是选择了有别于他校的途径开展,那就是针对我们的学生来开展家庭教育,期望通过对学生的教育,起到直接效应的同时,影响其家庭,并为他们成为未来的好家长奠定基础。要继续做好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继续培养好家庭教育课程讲师。

3.做好学校信息化升级工作。“互联网+教育”发展,对网络要求愈来愈高,要升级学校的网络硬件基础,更要升级网络教育的理念和应用,要通过微课程培训、信息化教研、网络“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等的培训和应用,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4.校园文化提升工作。校园文化是需要持续投入和与时俱进的,我们在建设学校校史展览室的同时,也要有所侧重地做好实训场室专业文化的建设工作。要充分利用劳动管理中心的空间做好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劳动教育文化宣传工作。

(七)做好与贵州铜仁的帮扶协作工作

今年始,我们市与贵州铜仁市对接进行帮扶协作。中职教育由我们学校牵头开展与松桃苗族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试点。我们要按照市教育局规划的汽修与计算机两个专业,就办学理念、学校管理、专业建设、师资培养、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训实习,就业推荐、竞赛辅导等多全面开展帮扶工作,建立一套可移植帮扶体系,为全面开展帮扶协作奠定基础。

(八)协助做好扩建工作,为下学期使用做好准备

学校的扩建工作正有条不紊开展,本学期要继续做好协助工作,并做好使用准备。

1.做好协调工作。要确保协调通畅,确保教学正常开展,确保工程进度不受影响,确保校园安全。

2.做好使用准备。清晰交付情况,做好场所规划,如实申报开办经费,做好配套设备规划、采购与实施工作。

四、其他工作

本计划仅涉及新的思路和要求,计划中未涉及的诸如教育教学常规、工会以及部门工作等将按各部门计划或既往要求实施。

                                                bat365官网登录入口

                                                                                        2021年8月18日


打印】   【关闭